我不知从何时起,有着写一点《感受乡村》的感受。看到这个题目,很想写,可仔细一想,感觉要把这个题目给写好,有些难度。感受这个词,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特别散。突然有点不知要从何处着手的感觉,虽然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可要谈感受,却是一段一段的,就像是电影镜头那样,一节一节地连接,有人有事,有景有物,很多很多,似乎有顺序又似乎没顺序,有点无厘头的感觉。就当自己是在回忆往日,感受往日吧!
三十多年前,往日的农村,那是儿时的记忆了!因为小时候的我,是生活在农村的!
那时的农村,村子里马头墙的房屋,你我他户户相依倚;村中蜿蜒的石板路,你我他门门相连接;村外有山坡、有水塘;有小桥、有田地;有野花绿草、有鸡鸭牛羊;还有扛着锄头的农民、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坐在家门口纳鞋底、绣鞋垫的村妇、村姑……。春天看油菜花开、去野外踏清;夏天船戏荷塘、夜听蛙鸣、上林子里掏鸟窝找鸟蛋、光着脚丫子在河水里摸鱼抓虾捉泥鳅;秋天在院子里吃紫透了的柿子和黄灿灿的桔子;冬天堆雪人、打雪仗、吃腊肉、做玉米果、敲吊在屋檐瓦片上的“冰吊棒子”……
哦!听起来似乎就像是“世外桃源”生活,静谥、祥和、美好,如同诗一般,如同画一样!这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生活过的农村——老家,一个靠河的小村子!追忆、追忆,继续……
“锄禾日当午,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公鸡叫过,天刚朦朦亮,从学校的教室里就传出了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秧田里,农民伯伯们在吆喝着赶着水牛犁着稻田,小伙子们在挑着青秧,矫健的步子走在田梗上;大婶大嫂子们在比赛似地插着秧苗,背上的汗衫紧紧地贴着身体,脚下的秧苗却一排排地铺开了。小媳妇、姑娘们拎着盛满绿豆汤、煎饼食物的竹篮,提着茶叶泡的浓浓的茶的木制水桶,他们有的在说笑着,有的在唱着歌儿,微风扫过,全然忘了幸苦,忘了累!
晒谷场上,到处是散铺的谷子,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灿灿光芒!谷场上还立着几个戴草帽的稻草人,一手拿着一根竹条子,一手拿着红布条,微风拂来,迎风招长!麻雀飞来了,远远站立着,观望着……一只胆大的飞过来了,站在了稻草人的肩上,没反应,便放心地去偷吃谷子,其它的麻雀也都纷纷飞过来了……“哦嗬、嗬嗬……”打瞌睡的小孩醒了,一边跑一边喊叫着赶麻雀!
下雨天,孩子们在艰难地行走着,因为路上的泥水实在是太深了,稍不注意,那泥巴还会把雨鞋给吸住,让人走都走不了,这时,就算是急得跳脚也是没用的!
傍晚,两棵大榕树之间挂着一块很大的白布,前边的空场地上座着站着很多村民,他们这是在看电影,一些妇女看到动情处,还忍不住用手绢擦脸上的眼泪!
小山顶上也围满了人,大家一会儿惊叫,一会儿叫好,叫人很是忍不住要猜想他们究竟是在干什么,原来山顶下边的打谷场上有一杂技团在耍杂技,爬竹竿、吞铁球、缠蛇、逗猴子......看得人是心惊肉跳,直呼过瘾!
“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弹成了二两半......”弹棉花的老头在唱着歌儿为自己解闷,也许他认为弹棉花的声音还太单调点了吧,不至于让自己弹着弹着就想睡了!
要过年了,村里每户人家三、五成群的聚到一起有做年糕的、做粿子的、做豆腐的,……忙得是不亦乐乎,有创意的还会用树枝给年糕雕个图案,一条鱼形或是一颗心状,很精致很逼真!小孩子在大厅与厨房间来回穿梭着,叫着吵着笑着,一会儿要跟着大人们做年糕、粿子,一会儿闹着要吃还没熟的年糕、粿子!
这些零碎的回忆算是对逝去岁月的描述了,感觉很美好,就算是现在回忆起来,我似乎还能闻到荷花的清香味......后来,农村就开始有了电视机了,大家都不再去看电影了,慢慢地,露天电影就退出了!似乎其它的娱乐一下子也都退出了,就算是在延续,也是一种期待了,有种“物以稀为贵”的味道了!田墅里也少了往日的热闹,这是因为人少了,年轻的都到城里打工赚钱了,家里的田地就只剩些老年人在耕耘了,一切都变了哦!不过,因为打工赚了钱,房屋也都从土砖房变成楼房了,路也变宽了,不再是水泥路了!可是,曾经乡村的纯真却很难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