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努力打造与“黄山相媲美的‘黄山法院’、‘黄山法官’的响亮品牌。”今年初,张武院长向全市法院提出了这个全新的课题。那时,我在研究室。我翻阅了一些资料,还在论坛上发起专题交流,试图寻觅并勾勒出黄山法院、黄山法官的雏形。思考也好,交流也罢,几个月过去了,但收获甚微。
不久前,做一名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我建议她读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她说学过的,但忘了。我告诉他文中的名言是“出淤泥而不染”。我接着讲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引导她洁身自爱,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看着姑娘频频点头,我的脑子突然有一些新的信息在窜动,便顺手记了下来。原来,黄山法官并不是在“法官”前面简单地冠以“黄山”二字,也不能直接地解释为黄山的法官。我把灵光一现的感觉,说与市中院研究室的江梅洁。她诙谐地说,“你的思维有了从一般特征到文化特征、从地域特征向品牌特征的飞跃。”什么样的水土养育出什么样的人群,土壤和文化是南橘北枳的真正原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这些徽文化的精髓该是黄山法官特有的品质了。
两年前,母亲抛开老家,来到县城陪读孙子。老人担负所有家务,整天忙碌,乐此不疲。上周末,母亲乘孙子不上学,找来一个破旧的脸盆,把半蛇皮袋的泥倒进盆里,准备种些葱蒜。儿子看到阳台弄得脏兮兮的,好奇地问:“奶奶,哪里搞来这么多泥巴?”母亲回答:“我家里(老家)背来的。”儿子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多此一举,说楼下有的是泥,既省力,又方便。不想,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起来:“这孩子,这里的泥和家里的泥,怎么可能一样呢?”她郑重其事地说,“你爷爷、你伯伯、你爸都是从这些泥土上走出来的,你也要从这些泥土上走出去。”儿子不吱声了。晚上,儿子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诗谁写的?我说,艾青吧?儿子调皮地判我回答错误,说正确答案是“奶奶”。如此生动的故事,让我茅塞顿开。黄山法官,该首先懂得黄山、心怀黄山,更要热爱黄山这片生养我们的热土,然后才能发扬“务实思辨、俭甲天下、崇文重教、儒风独茂”的优良传统,心怀美丽中国梦,追逐大美黄山梦了。
“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时间长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正定看望三十年前在一个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时,如是说。我们法官亦然。没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豪迈,也没有高山流水、谈笑鸿儒的清雅,更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成就,我们从事的只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可以具体为开展一次法律咨询、调解一起民事纠纷。但我们的工作却无比尊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回应老百姓对司法的需求,我们的一锤一判都在诠释公平正义。“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黄山法官该是崇法崇德的,而且以民为天。
至此,我所寻觅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接近黄山法官的真正内涵,不禁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