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和朱朱站在祁门山脚下的小桥上,靓丽的日光,柔和的清风,远近不同的青山,或明或暗的色彩。我们一瞬间无法言语,只静静地看着桥下的流波、水草。此时此刻此景,或许只有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可以描述。直到桥下的汽车鸣笛,我们才匆忙回神,转身投入到现实的世界中来。
现实是我们有一天突然发现生活不知不觉以固定的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单纯地期待假期,享受美食,甚至开怀大笑。特别是入冬以来,不知是不是天气时常灰蒙蒙的缘故,我总是喜欢站在街角,观望着一幢一幢办公楼,想象着我要是另一个职业,会有怎样的人生?有时外出办事恰巧碰到某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挂着一副冷冰冰的脸,就开始害怕多年以后自己也变成这个模样。这种胡思乱想随着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随着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悲惨情景的再现不断升级,人性的复杂,有时无法用理性思维去考量。
而父亲越来越听不得我抱怨,有时他空闲下来,问起我工作怎样了。我如实相告,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为了增强说服力,我特地跟他举例,比如一个离婚案件,原告已经到法院起诉三次,法官召集双方调解,被告情绪激动,谈不了几句就要起身离开。法官不但要好言相劝,还要跑得够快,一次又一次把他追回来。法院的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喽。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忍不住教育我说“那总比叫你大冬天在户外做苦力好的多吧”。趁机他会说起他们那个年代,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不像现在物质极其丰富,我却天天喊苦喊累。我必定傻笑着,谦恭温顺地听他训话,那因常年劳作而粗大的指节,那因操心过多而显老的脸庞,都时刻提醒着我,对他,只能是永远的宽厚了。
以前总觉得特别的时刻、特别的事件,才值得纪念。现在才明白与父亲的对话,和深秋里瓦蓝瓦蓝的天空,亦或绵延不绝的云朵一样让我觉得温馨烂漫。我们终究要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与世界握手言欢,终究要学会感恩:感恩吃到的每一口食物;感恩平安抵达要去的地方;感恩你给予我的真情厚谊。父亲时不时翘起小胡子,严厉地叱道我,让我宁愿追随河南诗人王海桑的声音,好好过我平凡的小日子。我想象着诗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手摸着白须,眯着眼劝慰道,“你呀,你就别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诸如热爱时间,思念母亲,静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
于是乎,当落叶归根,空气凝结成霜,候鸟南归,万物沉寂凋零,在都市繁华里,在小镇幽深处,静候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