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旅程。47年的生命长度,26年的工作历程,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司法事业之中,用并不太长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与此同时,邹碧华的不幸辞世,也再一次将法官群体的生存状态推到了社会大众的面前。一位江苏的法官这样描述她与律师同学之间的差异:“当她在用客户的资金享受人生时,我在用她十分之一的薪水养家糊口,这是世界上第二遥远的距离;世界上第一遥远的距离,是她正在负责市政府与万豪、希尔顿两大集团落户合同的时候,我院法官正在纠结手里的离婚案件里一个煤气罐该分给谁。”面对这世界上第一遥远的距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院青年法官王茜给我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2014年9月4日,是王茜人生中的第一次开庭,这是一个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刘某因交通事故死亡,经交警部门调解未果后,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肇事者汪某及保险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65万余元。发生了事故之后,年轻的汪某心里惧怕便驾车逃逸,民事赔偿中超过交强险的部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庭审结束后,王茜将死者家属吴某叫到法院,希望做一做吴某的工作,让她能稍微做一些让步。谁知道吴某接下来说的话,竟然让平日里能说会道的王茜顿时语塞。吴某说:“我知道,我这个案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想碰,所以才会到你这个小法官的手上,我大你几岁,也读过几年书,一些社会上的规则我也懂,他家的社会关系在法院找找人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站在我们的角度,为我们想一想。这个案件如果调解,必须按照我们的数字来,否则,你就直接判吧!”
王茜感觉委屈极了,心里作为一名法官的尊荣感与使命感似乎要低到尘埃里。她想跟当事人解释,这个案件从头到尾没有人打过招呼,而法院分案都是按照案号轮流分配。她还想向当事人解释,这个案件的判决书她早就写好了,可是判决真的有用吗?如果双方真的无法达成调解,汪某又坐了牢,双方的矛盾将会更深,汪某家境又不好,到时候除了保险公司的钱,其余的赔偿款原告方很可能一分钱拿不到。无奈吴某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始终坚信是被告方找法官来当说客的。
尚未接触当事人的时候,畅想着执掌法槌的威严;真正披挂上阵的时候,方知难缠的当事人会将你公正的梦想瞬间戳破。以上是来自一个新鲜出炉的小法官的切身体会。
然而,智者之智不在于对现实的抱怨,而在于从现状中挖掘自己能够实现价值的地方。所以王茜还对我说,即便现实如此,她仍然坚信,正如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邹碧华所言,现在的司法还是不完美的,所以实践之中会看到不完美的现象,这是转型期的基本特征。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历史参与感,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就会完美一点。
也许在旁人眼里,法官是冷静的、理智的,甚至表情是冷漠的,但其实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心中藏着一把火,藏着的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无声坚守。我们这一代人将在最美好的年华亲历这场改革,相伴前行之路上也必定风雨兼程。
凡事总得需要一个过程,或长,或短,理想也如此,追梦之路亦如此。青年人既是追梦者,青年人更是圆梦人。莫负青春,愿年轻的你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