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体生活
青春不在,但无悔
作者:程 婉  发布时间:2019-09-26 08:53:06 打印 字号: | |

岁月的脚步竟如此匆匆,即将步入退休之年的我,在夜深人静时,时常回想法院工作的经历,件件往事,浮现眼前,仿佛昨日重现,那步步留下的青春脚印,使我难以忘怀。

在孩提时就憧憬着长大能当一名法官,在法庭上审理一件件案件……1985年的一个秋日,梦寐以求的这天终于来了,我调入屯溪区法院,圆了儿时的梦想。三十多年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到久经历练的法官,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欢笑有汗水,有感动有辛酸,有成功有失望。

33年前,一进法院大门,眼前的办公环境和条件却令我感到困惑,难道这就是我憧憬的法院吗?办公设施陈旧,一台铅字打印机承担了全院法律和行政文书的制作,一辆北京吉普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院内内设机构也只有民一庭、刑庭、经济庭、办公室和信访登记室,我所在的经济庭只有七、八平方米,地板踩上去发出吱吱的声音,一遇下雨则是外下内漏,寒冷的冬天,庭里取暖用的是木制火盆。由于车辆不够用,外出调查和取证主要靠自行车。不过,一次又一次外出办案,田埂上,密林中,处处留下了艰辛和欢乐的足迹。

记得有一天,是梅雨季节,大雨刚停,老庭长就带着我下乡开庭。我俩用自行车载着国徽上了路,由于连续几天下大雨,乡间道路泥泞,只好下车艰难推着车步行。车轮上、鞋子上溅满了泥浆,不知不觉中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扶着自行车龙头的手指也握得指节发白,等赶到开庭地点已是中午。晚上回来的路上,天色越来越暗,看不清脚下的路。忽然一个不留神,自行车前轮一倾,我把不住车龙头,一下子摔倒在路上,冰冷的泥水立即灌进了鞋子和脖子。正当我感到辛酸和委屈的时候,一双粗糙而温暖的大手伸在我面前,是老庭长,他对我说:“选择了法官这一行,就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老庭长帮我扶起自行车,用铁丝固定好国徽,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朝前走去。我心里重复着他这句话,也紧紧地跟上他的脚步。从那一刻起,老庭长的话,就刻进了我的心里,或许从前我曾痴迷于法官制服的威严和荣光,但老一辈党员法官们教我读懂了它的庄严和厚重,那胸前的国徽,其实是压在心上沉甸甸的责任。

屯溪区法院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很容易涌向法院。1998年,在经济庭(现民二庭)从事经济审判14年的我挑起立案庭的重担。立案庭作为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窗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院的形象。信访接待是立案窗口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件让人说起来摇头、做起来挠头的苦差事,要想让那些憋着一肚子委屈和不满的来访者满意而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来访者怒气冲冲,有的甚至出言不逊、破口大骂,我尽量让他们吐出心中不快,而后再耐心解释、劝说,为他们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讲解,直到事情平息。当事人来法院总有原委,作为法官更应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这是博得信任、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立案庭的10个春秋,让我深深懂得,百姓的事在窗口无小事,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分忧解难。

从85年进法院先后担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庭长、政治处主任直至副院长,三十四年尘埃满面,追昔抚今,我经历了人民法院四个五年改革的过程,见证了人民法院的历史变迁和改革成果,经过法官遴选的大浪淘沙。屯溪区法院变化巨大,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案件类型不断涌现。面对案件从几百件逐步攀升至七千件,案多人少矛盾凸显,无论哪个岗位的法院干警,始终坚守法律人的职责,司法为民的宗旨初心不忘。为了更好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如今又着力打造智慧法院与大数据信息化一流的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光阴荏苒,岁月留痕,我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回想从前点点滴滴,在褪尽浮华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看着镜中的容颜,留恋着内心的太多不舍,蓦然回首,青春已逝,但无悔。在我心中之一隅,盈满了难以磨灭的珍藏,那是我对法院难以割舍的情感,更是践行儿时梦想在司法为民道路上的继续前行。

 
来源:黄山中院
责任编辑:钱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