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阳光通透,透过玻璃,温柔地洒进房间,书架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类图书、期刊。在书桌的一旁,还摆着几只陈年木箱子,里面放着一些不常翻阅的旧书。这是我家客厅中隔出来的书房一角。就着一杯香茗,我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假期时光。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人都希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它或大或小,总能承载读书人的梦想。
我最早的书房,其实就是一张桌子。那时,“书房”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陌生甚至遥远的。我和弟弟共用一个房间,两张床中间摆着一张书桌,让我们写作业、阅读。那个时候书的来源也很匮乏,当时我读少年博览、小学生文库,薄薄的一本杂志,翻来覆去地看。读《城南旧事》,众所周知的“疯子”秀贞;重男轻女的宋妈,还有讲不清北京话的爸妈……这些形象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再后来上中学,我的书房是一个竹制的书架。我家扩建了房子,虽然还是不能有一个独立的书房,但是有自己的房间,房间的一角还能有各种藏书,已经让我很知足了。我认认真真把一摞摞的书整齐地摆放到书架上,五层的架子满满当当,读书的环境也好了很多。我坐在桌旁看得最多的书是曹文轩的一系列作品,古典、唯美与浪漫中又透出一缕缕的苦涩气息。桑桑和女孩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倔犟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重担为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读完一本本书,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
一三年的时候,我家在镇上买了房子。爸爸知道我爱读书,不仅给不常在家住的我留了房间,还特地在客厅隔出一片小空间专门给我做了一间书房。空间不大,五脏俱全。书架、书桌、摆饰,节假日回家窝在书房的懒人沙发里,简直不想再起身,这大概算是我拥有的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这时候买书,不再是一本两本的买了,而是成套成套的买,或者几十几十本的买。从杜拉斯、昆德拉,到伍尔夫、加缪;从东野圭吾、青七惠,到朱天心、朱天文;再从张爱玲、李碧华到萧红、苏青……一本本看下来,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幸福满满、惊喜满满。
成家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我按自己的意图装修了书房,宽敞明亮、光线充足,整体以暖色调为主,书桌、书橱、转椅都选了最心仪的款式,还特意买了个吊椅,用来坐着看书。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走进书房,在缕缕书香中享受生活的宁静和阅读的快乐。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电子阅读。我也去购置了一款电子阅读器,专门拿来看书,也会从手机客户端上寻找读物,看到好看的电子书,便寻购来纸质版本的用于收藏。
时光如书页般飞快翻过,偶尔驻足回望童年少年,大片大片的记忆竟都与读书有关。三十年光阴,书籍从少到多、书橱从小到大、书房从无到有,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时代的进步、祖国的发展。
手捧书卷,桌上有热茶,瓶里有鲜花。此刻,书房里阳光正暖,幸福在书香中悄悄流淌。
注:(该文获2019年全市法院“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