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人倍感自豪,催人奋进。70年砥砺奋进,70年披荆斩棘,70年旧貌换新颜。70年来,人民法院与共和国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全民建设的激情岁月,一同走过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向上的新时代。回顾70年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歙县法院的每一位法院干警都投身到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一幕幕影像都如同汇聚大河的水滴,反射着时代的镜像。这些珍贵的记忆既是对时光的纪念,又是记录历史最为真切的档案,法治中国正在一代代法律人的接力中呈现。
“掉队的小李”
30 年前,老李还是刚到歙县法院参加工作的小李,那时候办案就是“出门办案靠双脚,下乡骑车满山跑”。因为一起民事纠纷,跟着当时的老庭长一起前往大山深处的璜田村进行案件调查,交通工具就是二八大杆自行车,就这还是向别人借来的。刚出发时,小李和老庭长还有说有笑。山路蜿蜒崎岖不好走,平路还好,遇到上坡就得推着车走,几十里的山路下来,两人累的满头大汗不想说话,相顾无言继续前行。就在穿过一个大下坡,快到当事人所在村庄的时候,老庭长兴奋的喊小李:“小李,快看,前面就到胡埠口了!”结果后面却没人应声,老庭长停下车来转身一看,人呢?顿时心里一惊,难道是自己骑的太快把小李给弄丢了?老庭长赶忙顺着来路往回找,结果在大下坡的一个转弯处看见小李倒在路边的草丛里。原来因为下坡车速太快,小李一个没注意,转弯摔倒草丛里。老庭长拉起小李,一问没什么大碍,两人相视哈哈大笑,继续骑上车奔向目的地。
“租来的法庭”
2015 年初,我申请调岗到基层一线的王村法庭,听庭里前辈们说,从前法庭还是向村里老百姓租的土坯房办公。房子是墙壁不隔音、门还有裂缝、冬天冷、夏天热、起风房顶就落灰。冬天早早的就起来生火烧好开水,等待当事人前来办事。回忆过往,在艰苦的条件下,前辈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虽然笑着打趣,但没人真的抱怨,眼里跳跃着年轻的光芒,感觉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时代。
“公安同志小毛”
1984年,全国法院第一次配发审判服,称作“84式审判服”。法官穿春秋季、夏季制服均佩戴肩章和大沿帽,穿冬季制服佩戴军式棉帽,也被称作“军警式审判服”。法官们穿上它,特别的精神。院里的毛法官回忆到,当时参加工作配发的第一套制服就是“军警式”。有一次毛法官穿着它下乡办案,村里大爷热情和她打着招呼:“公安同志,你好啊!”毛法官连忙解释说,我是法院的。大爷尴尬并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是公安同志呢!”
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数字化科技法庭,从自行车到如今满足各种办案需求的警用车辆,从“军警式”制服到如今“西服式”审判服和庄重严肃的法袍,各种标准化数字科技法庭、各类型案件应用管理系统、远程会议系统、诉讼服务站台点网络、法官工作室等等,歙县法院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见证了国家法制建设日新月异,更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伟大变革。
一代又一代的法院人,肩负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重任,承载着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希冀,奉献自己的青春,艰苦年代中,前辈们在困境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为今天法院的中坚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警,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听着新时代的冲锋号,我们与歙县法院共成长、与全面依法治国事业共成长、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共成长。
(本文获2019年全市法院“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