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长的新安江畔,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小镇民风淳朴,和谐宁静,深渡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坐落在这里。2011年9月,我被分配到深渡法庭工作,工作两年后便转战“高山法庭”杞梓里法庭,在此工作了半年后,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从此肩负起了“大山小法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青年法官,办案经历只有短短两年,但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谈什么是合格法官。
一、坚定法治信仰
作为一名法官,应坚定法治信仰,才能评论判断理性公允。都说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上大学那会儿,我们的法学导师也时常告诫,必须对法律怀有“仰望星空”般的“敬畏”。可叹年少总轻狂,以为这不过就是个笑话,天底下哪有什么纯正的信仰,何况这个社会并非绝对的公平。
可是,真正成为一名司法者后,就会发现对法律的信仰必须真正扎根于灵魂深处,因为那是公正司法的重要支点,是公平正义的最高准则。社会是个大染缸,诱惑贪婪心容易脏,有钱的人以为可以砸钱平事儿,有权的人认为可以借势走门儿。那普通百姓遇到不公正待遇应该怎么办?他们只能寄希望法官可以如“包青天”一般公正审判,寄希望于法律可以还他们一个公道。不能安民何以固国,唯有建立准则并切实执行,法律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保障。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著作《宗教与法律》中曾经这样表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二、保持工作激情
激情是一种心情,与热爱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激情源于热爱。我们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看似单纯的个人谋生手段,实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总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后生干劲足,可要总是保持一副“打鸡血”的状态也不容易。小镇上每天发生的无非都是老人赡养、夫妻离婚、欠债不还等家长里短的“家务事”。很多不明就里的人总以为,公务员就是每天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嗑瓜子,法官就只是闲来稳坐高台,轻松一锤定音。殊不知,每个案件法官都要耐心调解,时常还需上山下乡到处走访,在“流动法庭”上解决村民纠纷。例如,杞梓里法庭最近受理了一起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案件事实很明了,被申请人三年前发生车祸,现属植物人状态,但是这个案件是涉及到人的基本权利,必须对其近亲属进行询问,被询问人生活在高山上不通车,来回一趟要四个小时且眼下正处于茶季,考虑到实际情况,法官只能亲自前往。
有了激情,就有了积极性;有了动力,工作就不会因为辛苦而抱怨,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才能,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得不卑不亢,时不时喝点心灵鸡汤,补充点激情能量。不问困难有多少,只问困难在哪里,要凭借独特的草根智慧和阿Q精神的幽默,以沉稳大气的行事作风,完善一名合格法官的自我修养。
三、坚持严格自律
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手握审判大权的法官,如何才能做到树立先锋形象?我想,仅有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和严格自律。
自古中国社会的人情文化根深蒂固,人们总是本能地将廉洁视为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底线,但古往今来,没有一份职业能够像法官一样,在廉洁这一点上要接受全社会如此多且近乎苛刻的挑剔,也没有一份工作能像法官这个群体在这一点更能触动公众的神经。就像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法官头戴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这就是缘于法官廉洁阵地的失守,才会在公众中产生一种丧失公平正义的失望情绪。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一定要严格自律,必须理性对待人情,不拿法律作交易筹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尽可能还原事实本相,矫正社会非正义现象。
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影响司法公正或者使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产生合理的怀疑。只有内心刚正不阿,法官才有十足的底气去面对当事人,而内心强大的一个来源,正是法官在廉政问题上的清清白白。
总之,一名合格的法官应该评论判断理性公允,办案只服从法律,经济生活廉洁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