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的三户人家在杞梓里镇磻溪村,根据工作安排,周四到扶贫对象家走访。沿徽杭公路,往杞梓里方向,过了苏村,向右一拐,车开不了多久便到了。这个村子背靠大山面朝昌源河,是去往摄影基地坡山的必经之地。整座村子顺着沿河的公路而建,呈长条形。方姓人家聚集而居,村中有建于明朝末期的方氏宗祠。方氏宗祠五开间,很是气派,如徽州所有的宗祠一样,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贡奉祖先牌位的后祠已落败拆除,建成了村中小学。我们去时,已是中午,宗祠里村中供电局电改的工作人员正在午餐,大锅盛的肉烧萝卜、清煮肉圆、徽式小炒、时蔬,很是丰盛,电改工人们邀请我们一起共进午餐,我们笑笑婉谢。
我帮扶的三户人家,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村中低保户,子女都在外务工。家中的茶园、桑园,因年老体弱多病无力照看,全年勉强有二千元的收入。平时一个月有养老补助70元,低保补贴180元至260元不等。自家菜园种些蔬菜,子女补贴些过生活。一位方姓的老人与我谈心称,所幸现在政策好,儿子媳妇都在杭州打工,一年可以挣一些,去年回家做了新房子,四层楼,全都装潢装好了,与城里没什么区别。“要是我们年轻时遇到这样的好政策,也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就好了。那时候,在家里,不出去,靠山上地里的收入,能把日子过得去就行了,做房子想都不敢想。现在住在子女的新房子里,不愁吃,不愁穿,最大的困扰就是身体疾病较多。”老人述说着。我打开帮扶笔记,将贫困人口351政策、180补充医保政策详尽地向帮扶老人解释,要是养猪、养羊,种茶叶、菊花、桑树等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国家都会给补助。老人拿出“一卡通”说,上半年镇里已经将补助金发到信用社的存折上了,还高兴地说,村干部讲要帮贫困户免费装有线电视。我将“精准帮扶联系卡”留给老人,告知他们上面有我的联系电话,有什么事可以与我联系,同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他们的联系方式。
每到一户,每位老人都非常热情,尽管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不幸和困难,有的子女患重病或出意外、有的自身残疾,但他们真切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与照顾,每一项扶贫政策都落到实处。
回村委会的途中,我看到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安装电缆,我特意问,是不是给贫困户装的,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心中瞬间激起一股暖流。“我们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日益强大的国家”,这两句话一直在我脑中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