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产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在徽州歙县南乡的大山之中。说到阳产,必然说到土楼,土楼是阳产最大的特色,在一个朝阳的山坡上,密密麻麻排列几十幢土楼,甚是雄伟壮观。同样是皖南村落,却与西递、宏村、呈坎等皖南村落的徽派建筑大相径庭,我只能用别致的阳产,别样的土楼来形容了。
即使在现代交通便利的年代,到阳产依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到歙县深渡镇的定潭,有一个岔道口,向左拐上一条上坡的水泥路,就是去阳产的方向。车上去阳产小道,一开始就沿着蜿蜒曲折山路盘旋上升,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谷,坐在车上有点心惊胆战。车行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一个叫下产村的地方,这里有停车场、有售票处,还有许多集聚等待的游客。因为第一次到阳产,我以为到达了目的地,哪知道这只是去阳产的中转站。在售票处排队买好票后,接下来又是排队等候上山的换乘车辆。随一行游人乘车,继续在山间盘旋前行,二十分钟后我们才到达阳产土楼的村口。
在一个成熟的秋色里,在这个别致的土楼群,我们展开了一场别样的探寻。从村口进入阳产土楼群,确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土楼的原生态是我没有想到的。土楼依山就势而建、排排层层、鳞次栉比,从山腰直至海拔八百米的山顶,巍巍然矗立三百多栋用黄土夯起的楼房。
土楼群的周围是古木参天,翠峰环绕,与秀岩俊木、云烟清泉融为一体,迎面送来的是灵秀、自然之气。土楼与土楼之间留有羊肠小巷,地面大都是青石铺成,一块块青石板像血脉一样,把一座座土楼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因地势的梯度,小巷的道路显得高低不平,中间又有很多台阶,行走在土楼之间的石板路上,让游人的脚步或急促或轻盈,像是跳着桑巴舞。穿行于在时明时暗的小巷里,江南雨巷的感觉顿生,如再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从巷中走来,戴望舒的《雨巷》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来到一处留有通道的土楼前,我站了足有五分钟的时间,抬头望着那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淋墙体,我感悟到时光如刀,斑斑驳驳地刻下是往日的萧索。再低头细看那泛着青光的青石板,我不禁感叹岁月如画,真真切切画出的是时间的沧桑。置身在高拔、宏伟的土楼,我不禁惊叹徽州山民的智慧,更叹服这是怎样的建筑工艺!
看土楼,最好是从高处俯瞰。穿过一条条小巷,走过拐弯处的几垄菜地,我们登上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平台,站在这里看土楼更是一览无余。土楼群千姿百态、高低错落、布局有致,如同在眼前展开一幅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同行的妻子看到这一美景,拿出手机,打开摄影的全景功能,把俯瞰土楼的景色尽收手机之中。
的确,远远望去,土楼只能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无论是一座土楼,还是全部的土楼群,都给人展现了自然美、画境美和气势美。在我们忙着拍摄的时候,一位坐在屋檐下的老人遗憾地说,现在还不是最美的季节,如果是雨季,有云雾升起,环绕着山岚和村庄,古旧的土楼群就像海市蜃楼,那才是惊艳之美呢!
是啊,人生随处都有遗憾,在阳产的几个小时,不可能把四季美景都收入眼中。走过阳产,抚摸过土楼墙的真实,闻到过土楼烟火的味道,看到了阳产满眼的秋色,心中早已揣上了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一个神奇的季节。深山之秋,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我们到阳产的时候,恰逢深秋,遇上了土楼的晒秋。晒秋是皖南地区特有的民俗,阳产土楼的晒秋规模不大,更没有婺源晒秋“坡连坡、丘连丘”的场景,但不失她晒秋的内涵和韵味。
一路望去,在农户家门口,在高高土楼的窗户阳台上,在土楼的房顶,随处可见农家的收获,有火红的辣椒柿子、黄灿灿的玉米、大大的南瓜。在村头的高高平台上,村民把晒秋布置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集中向游人展示归仓前骄人的风采,把山村的生活方式,演绎为画家、摄影家,还有游人追逐的场景,赋予阳产和土楼更多秋天的诗意。阳产秋色,不仅仅是一阵阵秋风吹过,不仅仅是万山绚烂,那五颜六色的果实与土楼交相呼应的晒秋,给阳产增添了一抹抹浓浓色调。秋色使阳产更饱满、更丰富,更有成熟的魅力,让人终身难以忘怀。
阳产之美,美在没有修饰,美在原汁原味,美在她的别致。我曾到过一些徽州的乡村,每到一地都有不同的心里悸动。到阳产,我感到自己不是游客,而是一位面对阳产自然和人文的朝圣者。阳产山民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艰苦的环境交流,正是这种不屈不挠激发了山民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造就了一幅皖南绝无仅有的风情画。阳产土楼深居高山,远离喧嚣,那种古朴、祥和、静谧,会吸引每一个人神往。
在漆黑的夜晚,可以独坐门前仰望星空;在宁静清晨,可以感受到山间空气的凝重,如果再用山泉水泡一杯清茶,然后坐在土楼的窗前,凝望远处腾起的云海和近处袅袅的炊烟,怎么都会让浮躁的心在瞬间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