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网友,是“80后”的小女生,愁眉不展地说自己失恋了。她在博客上写着,经过纠纠结结的离离合合,在痛苦折磨中决绝地放手,这样回到了原点,对自己是一种超然解脱。就在这位网友的格言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不仅有苟且,而且还有诗和远方。眼睛豁然一亮,觉得很眼熟。
细细一想,这不是那位放纵肆意而醉驾蹲了班房的高晓松的心灵感悟吗?也许,只有在高墙下远离了灯红酒绿和嘈杂喧嚣,失去了往日的独尊和霸气,才会使人理性,有了直面一切和不顾一切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其实,高晓松后面还有一些话:诗就是心灵的最深处。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也许,跟那位小女生的心境一样,远方就是放飞心灵的地方,而诗就是抚慰一颗漂泊太久的心的温泉。为何有了诗和远方,人就会感到充实呢?
我还读过高晓松的一本书,看完后我才知道,这句名言是高晓松母亲谈心时告诉儿子的。高晓松在《不买房,买梦想》一书中写道:“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小时候常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母亲到乡下拔笋子,快到中午的时候饥肠辘辘的我跟姐姐,感觉回家的路特别漫长。浑身有气无力,眼前的山道崎岖又没有尽头,就这样坚持着,当翻过一座高高土坡时,眼前一亮,连绵不断的河滩水草上,一群群牛羊安闲地吃着水草,而远方又是黛蓝色的山脉,碧水清清中荡漾着粼粼光彩,青山翠谷呈现出一派清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远方憧憬的力量。
就跟那位小网友女孩一样,也许,向往远方就是向往那自在独行后的静谧,因为热爱远方的向往就是自在独行。记得龙应台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走路,才是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倘若拉三两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叽叽喳喳,在聊天中错过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没有从始至终的同行者,或遇见志趣相投的游人走完一遭然后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如同小女生说的那样,这样回到了原点,对自己是一种超然解脱。
有时候远方就是一种希望和梦想,或许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有过那么真切的希冀与幻想,正如我小时候无数次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奔驰在群山脚下的马路,急于想知道翻过那高山后究竟是不是住着神仙?但有时真当你翻山越岭地走过,当可望不可即成为了足下,一瞬间有点无言。感觉远方的日出与日落,明媚与雪雨等等猜想和渴望都变得毫无意义。还是让梦想和渴望藏在心底里好,因为那样才在渴望中有一种前行的动力和内心的召唤。
如果走累了那就歇一歇,也许,就在奔波疲倦中让漂泊很久的心停下,尽心尽意地读读诗,净化一下躁动的心,挺好。不久前,我的偶像,著名诗人、画家汪国真老师因肝癌不治而去,悲恸之余,很感激老师那昂扬洒脱的诗歌给我的启蒙和启迪。“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句诗激励我的一生。汪国真吐露了触摸梦想和追逐心声: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恐怕就是对人生感悟的真谛。
既然选择了远方,义无反顾地前行就是眼下要做的,因为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透过老师纯净的灵魂,我们还感受不到这诗和远方给予我们直面生命坎坷、生活烦恼、生存困苦以及万象百态的世俗而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吗?
也许,诗和远方既是脚下又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