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平,安徽黄山人,2017年从黄山区法院选派到汤口镇芳村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夏日的风暴》《天下祁红》等,曾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首届黄山市文学艺术奖一等奖。
汤口扶贫记
汤口镇是地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黄山南大门的国际旅游重镇,汤口因汤泉而得名,意为黄山汤泉水出之口。汤泉即温泉,《说文解字》注解,“汤,热水也。”想必全国各地不少来黄山景区游览的客人都会记住这个地名,因为每年超过9成的黄山游人都是从此地往返进出。我就是在2017年5月这样一个游人如织的时节,带着行李来到汤口镇政府报到,然后随镇里领导来到芳村,开始了我为期3年的驻村扶贫工作。
如同有些外地同学看到我在微信朋友圈所发的繁华的寨西街夜景触发的疑问一样,我接到下派通知也很意外,汤口这么富有还需要扶贫吗?这个疑问在我来到村里之后很快就释然了。汤口镇虽然是黄山市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旅游业高度发达,但依然存在为数不多的贫困人口。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存在。
芳村有着千年的历史,以前属徽州地区的歙县管辖,为典型的徽州古村落,主要由中心村、金竹坑和鸭坑3个自然村组成。上世纪50年代这里一度为乡政府建制,地域包括寨西和野生猴谷所在的浮溪村组,而现在繁华的寨西街的一部分仍在芳村境内。村内的古树群中生长了众多高大庄严的原始红豆杉和枫香,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村里的传统建筑为老三间,是徽派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形式,多为两层,上面的阁楼前后通风,是存放火腿的理想场所。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不少传统老宅及祠堂都被拆除,现存不多,令人遗憾。源于黄山峰峦之间的浮溪河从村子中间穿流而过。屋舍依山伴水,沿山坡梯状而建,高低错落,景色非常别致。
我在来汤口之前,对这里的村级集体收入虽然不甚了解,但其收入远远高于区里大部分村我还是知道的。当我到芳村报到时,村委会的办公楼却出乎我的意料,不仅狭小,而且陈旧,楼内连卫生间都没有,应急还要去外面的公厕。我去过不少村子,这么寒酸的村委会还是第一次见到。芳村穷吗?一点都不穷,村里每年的集体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在本区乃至本市的村级集体收入中都居中高水平。听了芳村总支书记汪兴东对村里的基本情况介绍后,让人不禁感叹,芳村的“两委”领导太低调了,他们一点都不在乎房子的新旧,只要能办公办事就行。芳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都回报给村民,历年如此。比如2020年1—10月,芳村集体总收入为129万元,用于村民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兜底补贴、60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险、困难村民补贴、大学生助学金以及村里生产道路修缮、环境整治及管护、亮化用电支出等就近80万元。2021年,村里将围绕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陆续推进多个项目,良好的经济基础一定会让芳村变得更加繁荣和美丽。
从汤口镇总体贫困现状来看,芳村因病、因残和缺劳动力导致贫困的情况尤为突出,占全部致贫原因的86%。经过此前持续3年的脱贫攻坚,2017年底,全村的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为了巩固扶贫成果,更是为了防止已脱贫的贫困户返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脱贫户和未脱贫户享受的扶贫政策仍然是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不会因为贫困户脱贫了,所在村的扶贫工作任务就会减少。扶贫政策有十大项,称之为“十大工程”。芳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重点对医疗保障、住房安全、政策兜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资助等方面进行帮扶。除此之外,每月的上户走访、扶贫手册的填写以及户档和村档的归档整理、年度的贫困户收入核查等,工作量很大。对于年老独居的贫困人口,上门更是频繁,包括了解健康状况,签约医生上门服务,残疾人辅助器材的申请领取、液化气瓶的及时更换等等。总之,扶贫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
扶贫目标始终是一致的,就是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因而这项繁琐的工作重复单调。经常性的入户走访,以至于即使不在村里,那些贫困户的名字也会常常不经意地从我脑海中掠过,我想每个扶贫干部都会有这种感受,因为记住他们的名字、熟悉他们的基本情况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几年来,让我非常熟悉并建立了同事间友好情谊的还有芳村“两委”的干部和工作队的其他成员。
芳村虽然是汤口镇的非贫困村,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却在4个村居中排名第一,工作量更大。所以村里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扶贫专干作了调整。谢凤平是村里最早的扶贫专干,2017年,我刚到芳村的时候,便跟在他后面上户,学习填写扶贫手册,以及如何核查贫困户家庭收入等工作。他外出的时候,总是斜背着只大电脑包,如果你在芳村的道路上见到一个步履匆匆、斜挎着一只大黑包的人,那准是谢凤平。后来的扶贫专干谢梦玲,我第一次在村委会见到她时,还以为她是来村里的中学生。别看她长得娇小,走鸭坑的山路比我这个男子要快得多。副书记吕社教也干过一段时间扶贫专干,他工作起来有点拼命三郎的冲劲,有一天夜里,在办事大厅里加班,竟因过度劳累,晕厥了过去。现在村里的扶贫专干是谢有遂和朱莹薇,不过大家都习惯叫谢有遂为谢有翠,有翠对芳村家家户户的情况都熟悉,芳村党总支书记汪兴东总是开玩笑地说她是芳村的“地保”。贫困户谢茂娣老人因为岁数大了,眼睛和耳朵都不大好,不过家里来了外人还是知道的,不管是哪个来走访,总是大声问,是有翠吗?薇薇很细心,总是把那一大堆户档归纳整理得井井有条。汪兴东书记一直主管村里的扶贫,忙起来的时候,他还帮着填写手册,有时遇到加班加点,他也会忙前忙后陪着大家。村主任谢利平,还有村里的邵亮亮和黄蕾,他们都有联系的贫困户,一样入户走访,要做的事也不少。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有4个人,现在的队长是副镇长阎璐,镇里最年轻的领导干部,同时也分管全镇的扶贫工作,非常细致严谨。队员谢颖是镇里的组织员,她和同是队员的有翠负责数目庞大的村级档案,有许多次都加班到深夜,两个人从无任何怨言。作为派驻到芳村来的工作队副队长,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当然扶贫工作不光是做台账、填资料,台账资料只是脱贫攻坚规范化工作的一部分,实际成效体现在“十大工程”对贫困户的帮扶上。
中心村7组的贫困人口谢晨旭是健康扶贫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晨旭是一个白净帅气的“90后”小伙子,因自幼患有血友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一家人多年来的生活陷入了困顿,成为芳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脱贫攻坚在我国全面开展后,特别是健康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持续几年来,谢晨旭的医疗总费用都在几十万元,但通过这项政策的扶持,他个人承担的费用大幅度下降。
谢晨旭没有因为疾病缠身而赋闲在家,他在市经济开发区经营了一个手机代办点,办理手机入户及维修、贴膜等业务。我第一次跟书记去屯溪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店里忙碌。小店明亮干净,不时有顾客进出,还有些学生模样的男孩女孩过来拍快照,看上去应该都是附近的学生。店里还养了一只小奶狗,看见有人进来就快活地汪汪叫,很是讨人喜欢。
我来的时候,看见这条街上有个摊位在卖徽州油炸粉丝粿,亮晃晃的很是诱人,就去买了几个带回来,递了一个给晨旭,没想到他竟腼腆得脸都红了,实在推辞不过,才接了过去。
谢晨旭的家离村委会不远,我路过的时候,只要门是开的,总要走进去看看。他的父母在黄山景区打工,都有稳定的收入。夫妻俩非常朴实,对上门走访的帮扶人员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一次老谢感慨地说,要不是有现在的扶贫政策,晨旭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眼中溢出了泪花。
金竹坑距村委会有6公里远,和徽州区接壤。村里有一对老夫妻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你只要见到其中的一个人,很快就会在一旁见到另一个。这就是贫困户邵金水老两口。村里为他们办理了低保,生活更有了保障。村里的帮扶对象对入户走访的流程已经非常熟悉,因为“两不愁三保障”这些工作内容以及手册上的扶贫成效确认签字都要在家里进行。没想到我们还没走多远,邵金水老人就拄着拐杖跟了过来,踉踉跄跄往石阶上赶,我怕老人家摔倒,赶紧跑过去一路上扶着他。回到村里,薇薇翻着扶贫手册,突然说,咦,邵金水和蒋金鱼两个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接过手册一看,果然他们两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完全一致,再看档案里的身份证复印件,并非是手册填写错误。薇薇接着又惊奇地说,他们两个人名字里都有个金字。不仅如此,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名字中一个是鱼,而另一个是水。这简直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世上竟然有如此近乎于宿命般的巧合!想着刚才在他们家里的情形,有些耳背的蒋金鱼大声和薇薇说话的时候,一言不发的邵金水老人只是温柔地看着他年迈的妻子,眼中流露出老年人少有的依恋之情。他是重度听力残疾,这个喧闹的世界对他而言早已经寂静无声,他只是这样看着他的老伴,似乎须臾也不愿分离。邵金水以前是本地的木匠,而蒋金鱼则来自十公里之外的现徽州区杨村乡,我不知道冥冥之中这两个同一天降临到人世间的生命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他们的一生之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只知道在他们的垂暮之年,蒋金鱼才是邵金水真正的生命之水。
沿京台高速从屯溪往黄山景区方向,在接近石头岭隧道时,人们可以看见公路左侧远处高高的山峦上聚集着一片屋舍,有时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有时隐隐约约萦绕在云雾之间,仿佛世外桃源。那里就是芳村鸭坑自然村地势最高的十几家农户。鸭坑距村委会有8公里远,但道路崎岖蜿蜒,路面最高处超过海拔700米,不是老司机一般不敢轻易开车上去。冬天冰雪封山,去鸭坑只能从徽州区富溪乡绕过去,要多开60多公里的路程。
鸭坑贫困户谢胡康家的地势最高。站在他家的晒场上,可以俯瞰整个鸭坑自然村落。零落的农舍掩映在树木之间,四季景色各有不同,让人心旷神怡。更远处青山环绕,层峦叠嶂,在天际线上呈现出柔和的曲线,而在山隙之间,延伸出一条白色的横带,那就是京台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像香烟盒大小的车辆在上面缓缓驶过。谢胡康属于精神障碍一级,肢体残疾二级,26岁的男人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洗澡都要父母操劳。也许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造就了他父亲谢瑞洪异常火爆的脾气。有一段时间,无论帮扶人员上门时有多耐心,也无论他们家是否已经享受了应有的全部扶贫政策,他都一概不满意,对诸如收入核查及帮扶成效的确认签字,也一概不予配合,发起牛脾气,还会把来人统统驱出家门外,成为芳村乃至整个汤口镇帮扶对象中最令人头痛的人物。村里和工作队对此事都非常重视,反复和他沟通,这倔老汉的情绪才渐渐缓和。
去年9月的一天,根据工作队的安排,我和村委会主任谢利平、镇敬老院院长谢鲜萍一起到谢胡康家,被联村的镇领导张学军调侃为“三平上鸭坑”。这次上户工作由区里统一部署,专门了解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情况。因为恢复了沟通,我们当天就把他家里剩下的茶叶、火腿、猕猴桃和霉干菜全部销完。10月,我和谢鲜萍又去了一次,主要是收入核查及手册帮扶成效的确认签字。由于心结解开了,谢瑞洪这次破天荒地开始配合起工作,他戴着老花镜,坐在小板凳上,一项一项仔细地看,然后再不厌其烦地在手册上一项一项地签字确认。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给他拍了张照片,然后用微信发给了他。
谢胡康的母亲胡美女在家里切萝卜,说打算腌制萝卜干,我在一旁看,她就切了根萝卜芯递给我,后来又拿出自家种植的西红柿请我们吃。胡美女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女人,即使在谢瑞洪大发雷霆的那段日子里,她对上门的帮扶人员也总是笑脸相迎。因为我每年都会买她家的火腿,所以我来这里还会有一项参观的内容,那就是去看她喂养的本地黑猪。她总是领着我去屋后干净的猪圈,见我给猪照相,就笑得非常开心。贫困家庭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辛酸,但胡美女还能保持这样乐观开朗的心态,确实难能可贵。当我一次次看着她耐心温柔地给那永远长不大的儿子喂饭的时候,都会很感慨。这就是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无私之爱。养猪是胡美女的活儿,腌制火腿则是谢瑞洪的看家本领。汤口的火腿远近闻名,清蒸好的火腿片瘦肉呈栗色,纹理细腻,肥肉则晶莹剔透,倘若铺放在报纸上,下面的文字清晰可见,而鸭坑的火腿又是汤口火腿中的精品,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觉得谢瑞洪腌制的火腿又是鸭坑火腿中的精品。我在汤口待了几年,自认为对这里的火腿成了行家。汤口餐饮业发达,饭馆众多,不管在汤口哪家小饭馆吃饭,只要上了清蒸火腿片,我看一眼就知道是本地正宗的食材,还是周边地区仿制的外来货。
这几年我能坚持住在汤口,除了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可以静心独处外,跟本地发达的餐饮业多少也有点关系,当然工作队也有这项要求。后来我的同事叶建国也被选派在汤口,在冈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兄弟,能和他同在一个地方下派真是让人高兴。工作不那么忙的时候,我们隔一阵子总会相约在寨西那家土菜馆小酌一番,有时冈村工作队的方舟也会加入进来。这样的夜晚,灯火通明的寨西街就显得更加灿烂和迷人。
建国老哥总是说,人在一起就是缘分,让我深有同感。我在多个部门工作过,觉得每到一处都是人生的缘分。在这次下派之前,我曾来过芳村两次,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第一次是1994年底,作为市区两级政法机关组成的联合工作队成员,我和市里的另一位干部在芳村待了一个多月,期间还在村里短暂食宿过。当时我们被安排住在村治保主任家。记得住下来的第一个大清早,我在睡梦中被一阵持续的敲门声弄醒。原来是治保主任叫我们起来叫早饭,当时天才蒙蒙亮。到了楼下的堂前,才明白房东大叔为什么坚持把我们喊起来,原来八仙桌上已经整整齐齐摆放好四菜一汤,再不下来,汤菜就要冷了。如今那栋老三间结构的房子已经拆除,但那次经历却终生难忘。第二次到芳村是2006年夏天,当时我在黄山工业园区挂职。建设科的小季谈了个女朋友是汤口的,提亲那天,我和管委会另外一位副主任应邀陪同小季的父母来到芳村,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陪别人去提亲。那次到汤口,我才知道小季的女朋友小谢原来是芳村的姑娘。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芳村已待了3个多年头。寒来暑往,这里已成为我最熟悉的一个村庄。2020年的第一场冬雪终于在年末姗姗来迟,当开车经过村子道路旁那块熟悉的伫立在漫天飞雪中的“家在芳村”徽派景观墙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已是我在芳村度过的第4个冬天了。随着我国贫困人口已全面脱贫,扶贫工作队也该撤回了,我也要回到城区的单位上班了,人生的这一段经历亦将成为永久的记忆,忽然间竟茫然若有所失。毕竟数载,孰能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