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中国文坛上出现一批极具特色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史良、盛爱颐、吴健雄、陈衡哲、苏雪林、陆小曼、凌叔华、谢婉莹、林徽因、张爱玲被称为民国十大才女。其中苏雪林是皖南太平县(现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人。
苏雪林(1897 -1999),幼时在永丰乡岭下村海宁学舍读书,后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1921年赴法国里昂国立艺术学院留学。先后任上海沪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安徽省立大学教授及国立武汉大学教授。1949年离开武汉到台湾,先后任台北师范学院、台南成功大学教授。1964年应聘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期满后仍回成功大学,1973年退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主要作品有《绿天》《棘心》《归途》《花都漫拾》和《屈赋新探》等,其中散文合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苏雪林笔耕80载,执教50秋,出版著作达50部之多,是集作家、画家、学者于一身的罕见的中国文坛女杰。
岭下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传说为苏辙的后人来此拓荒而建。这里人文景点较多,除海宁学舍外,还有希范堂、苏氏宗祠及五福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宁学舍为苏雪林的曾祖父苏文开所建,因其曾任浙江海宁知府,故得此名。这是一座中西合璧阁楼式建筑,三开间式两层楼房。正门前有个小庭院,大门上方嵌有青石雕刻“海宁学舍”四个字,为苏文开的同窗好友、民国时期安徽省省长马振宪题写。
在这栋朴实无华但书香气息浓郁的乡间私塾里,苏雪林度过了她纯真美好的童年。她在《青门引·题海宁学舍》中写道:“篱畔多黄菊,衬托秋光一幅,书声隐约出新窗,村居何事,闲课儿童读。小园半亩青山曲,蔬果随时足。不羡人间肉味,新霜过后千畦绿。”文中也生动地再现了她儿时家乡的美丽景致。13岁时,她在海宁学舍还灵感突发写下了七绝《种花》:“满地残红绿满枝,宵来风雨太凄其。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
苏雪林和母亲感情很深,因为母亲的坚定支持,她才得以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外出读书。她曾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因此,当苏雪林在法国留学期间得知家中母亲病危,便毅然放弃留学回到岭下村,陪伴母亲半年之久。这次离家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她再也没有回来。在漫长的岁月中,苏雪林除了在诗文中倾述对家乡和母亲的的思念外,1993年,也就是她96岁高龄那年,在台湾出版了《苏雪林山水》画册,收入的75幅美术精品,几乎都是凭着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描绘出岭下村和家乡黄山的风光。
长久的乡愁终于让过了期颐之年的苏雪林在梦中与母亲相见,即使疾病缠身,即使只能坐在轮椅上,也阻止不了她回乡的决心。她的学生,台湾成功大学唐亦男教授说,苏先生有一天突然告诉她说,梦见了母亲,心里想家,想得不得了,你带我回去吧。面对这位百岁长者的请求,和其共事数十年的唐教授觉得,这是老人一生中最后的心愿,她无法拒绝。在唐教授的全力帮助和陪同下,1998年5月27日,在阔别家乡七十多年后,103岁的苏雪林终于跨越海峡回到了永丰乡岭下村。
在家乡,她受到了乡亲们最隆重的接待。在到过苏氏宗祠,看过她曾经的婚房之后,她来到了幼时读书的海宁学舍。
据陪同的人员回忆,苏雪林进入海宁学舍后,曾闭门独自于屋内。谁也不知道她当时在思索着什么,也许她什么也没有去想,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海宁学舍,这个她祖父建造的私塾,是她一生中作为学者和作家的起点,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无声地向她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次日,苏雪林乘缆车登上黄山。这是她第二次上黄山,她在《黄海游踪》一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民国25年(1936年)夏天她和中学时代同学周莲溪、陈默君游历黄山的过程,“并在山中住了半个月光景。”,发出了“眺望天都对面数十里外那些罗列的峰峦,又令人惊喜欲绝。”的感叹。她写过黄山、画过黄山,在台湾时经常对朋友说:“我的家乡黄山是最美的地方。”她的房里也一直挂着黄山风景画。时隔62年,她以百岁高龄奇迹般地再次来到这令她魂牵梦萦的高山之巅。
1999年4月21日,了却了一生中最后心愿的苏雪林在台湾成功大学附属医院安然去世,后骨灰安葬于黄山区永丰岭下村的凤形山她母亲墓地的一侧。百年之后,苏雪林终于回到了她母亲的身边。2009年清明前夕,黄山区有关部门赴永丰乡举行苏雪林逝世十周年扫墓祭奠仪式。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次隆重的祭奠活动。苏先生的墓地庄严肃穆,石碑正面书写着“苏雪林教授之墓”,碑的后面则写着“棘心不死,绿天永存”。《棘心》和《绿天》正是苏雪林的小说和散文的书名。
海宁学舍的庭院内有两株光滑虬曲的百年紫薇,据说沉寂了数十年,就在苏雪林回乡后的那个夏天,竟然绽放出累累枝条的绚烂花朵,虽经数月而不凋零。这不能不说是草木亦有情的人间奇迹。